|
氫氧化鈣的化學特性氫氧化鈣是一種強堿,是從碳酸鈣的煅燒直至轉化為氧化鈣而獲得的。然后通過水合氧化鈣獲得氫氧化鈣,并且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之間的化學反應形成碳酸鈣。它是白色粉末,具有高pH(12.5),僅微溶于水(在25°C的溫度下溶解度為1.2 g / l)。 Estrela和Pesce(1996)通過電導儀分析狗在結締組織中的溶液,化學分析了具有不同酸堿和水溶性的介質從氫氧化鈣糊中釋放鈣和氫氧根離子。糊劑中氫氧根離子的釋放可以通過鈣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釋放以及氫氧化鈣的分子量來證明。在氫氧化鈣中,氫氧根離子與鈣離子的比例為45.89%至54.11%。 由離子釋放產生的氫氧化鈣的性質直接受到二氧化碳的影響,二氧化碳通過形成一種弱的氧化酸,可以引起堿性敷料的部分中和。 Estrela和Pesce(1997)對狗的結締組織中碳酸鈣的形成進行了化學分析,結果表明,當鹽水載體與氫氧化鈣糊劑一起使用時,碳酸鈣的形成速率在30天至60天后幾乎沒有改變。碳酸鈣的質量值很小,不吃過增加30天,并穩(wěn)定在30-60天。因此,在氫氧化鈣與組織的初始反應之后,表明管內藥物變化的數(shù)量減少了,特別是在開始的炎癥癥狀之后。 通過使用鹽酸進行中和的體積分析,并使用甲基橙和酚酞進行可視化,確定了在不同條件下于容器中儲存2年的氫氧化鈣樣品中碳酸鈣的存在。氫氧化鈣轉化為碳酸鈣的水平對其含量的影響并不顯著,范圍為5±1%至11±1%(Estrela和Bammann,1999)。 離子的解離和擴散對于牙本質小管內部的活動至關重要。由氫氧根離子引起的牙本質pH值變化緩慢,并且取決于可改變離子解離和擴散速率的幾個因素,例如所用媒介物的水溶性,粘度差異,酸堿特性,牙本質通透性和現(xiàn)有鈣化水平。放置氫氧化鈣糊劑后,牙本質外表面的pH值在7到8之間,具體取決于根的第三部分,并在1到60天后在根管內部保持在12.6的水(Estrela等,1995a)。但是,礦化結構中的pH值很難測量。有必要開發(fā)一種適用的方法,以便盡可能精確地復制。 高pH值可以提供大量的氫氧根離子,并影響微生物的生存能力。媒介物和氫氧化鈣糊劑的pH值顯示出有趣的結果,例如樟腦的對一氯代苯酚(CMCP)的pH值低(5.0),氫氧化鈣和CMCP的結合產生的中等pH值(7.8)和高pH值(12.6)與蒸餾水,十二烷基二亞乙基醚硫酸鈉,吐溫80和聚乙二醇相關的氫氧化鈣糊劑。氫氧化鈣糊的摩爾電導率與蒸餾水,月桂基二亞乙基醚硫酸鈉或吐溫80(分別為5057.74、4996.87和4936.45 microSiemens)沒有顯著差異(Estrela等,1998a,1999a)。 為了正確使用它,即對媒介物對離子解離速率的影響,對所研究物質的基本方面進行化學分析非常重要。牙本質擴散達到適當?shù)膒H值以控制微生物和重新吸收所需的時間;來自組織和大氣的二氧化碳的作用,有利于氫氧化鈣向碳酸鈣的轉化,并干擾抗菌和礦化作用,因此需要更換敷料;載體和氫氧化鈣糊劑的抗菌作用。 上一篇氫氧化鈣性質,用途與生產工藝下一篇氫氧化鈣配方 |